首页/邮币卡学院
电子邮票的发展历程
2015/9/2 17:40:10

电子邮票亦可称作自动化邮票或邮资机印邮票。之所以称其为“邮票”,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邮票的两个要素——铭记和面值以及预付邮资的能力。


电子邮票最早是1969年3月1日在法国巴黎蒙日隆商业中心诞生。此后,由瑞士苏黎世一邮局于1976年试用。德国于1981年开始应用。目前已扩大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


按照万国邮政联盟的有关规定,电子邮票上不标注日期和地点,使用不受日期、地点的限制。性质是邮资预付,属邮票类,一样作为邮资凭证。投寄贴有电子邮票的邮件,必须加盖邮政日戳注销。万国邮联于1984年在汉堡大会上正式认定:“电子邮票是正式邮票”。

电子邮票的使用方法与传统邮票相同,可以单独贴用,也可以同传统邮票混贴,同样要用日戳盖销。


我国的电子邮资出售机,首次于1999年安装在北京西客站自助邮局内。随着该邮局1999年12月30日开业,宣告中国邮政首枚自动化邮票诞生。此种“电子邮票”属于试用阶段,仅限于在北京西客站自助邮局交寄。购票者只需向自动邮票机内投入所需要的邮票面额的等值硬币,在极短时间内,就可以从取票口拿到打印好的邮票。手续简单,方便用户,不受时间限制,全天候为用户服务。


当时的北京电子邮票外形尺寸为43×25毫米,图案尺寸38×20毫米,主图为绿色的中国邮政徽志和黑色的中英文“中国邮政”字样,面值以1角为基数,最高为99元。


当时的北京电子邮票没有齿孔,上下边各有2个直径为3毫米的半圆形凹槽。电子邮票自去年在北京西客站面世以来,就引起了集邮爱好者的重视、收集和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