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/邮币卡学院
“钞票”源于此
2015/6/10 17:00:36

  大清宝钞又称“钱钞”、“钱票”,始印于咸丰三年(1853年)。以制钱作比价,面额多种。首都博物馆珍藏的这张大清宝钞(见图),其长24厘米,宽13.2厘米,票面上端有“大清宝钞”4个汉字,两旁分印“天下通行,均平出入”字样;正中印有“准足制钱贰千文”,上钤“大清宝钞”印。




  一件文物的价值,不仅取决于它的年代远近、存世量多寡,而且还要看它留下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,比如文字、图案等。这张大清宝钞的下端注明了44个字:“此钞即代制钱行用,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,京外各库一概收解,每钱钞贰千文换官票银一两。”可以看出,大清宝钞是可与“官票”兑换的。




  “官票”即咸丰时期与宝钞同时流通的另一种纸币“户部官票”,是以银两为单位的银两票,其面额有一两、三两、五两、十两、五十两,共5种。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是清朝第二次发行的纸币。咸丰初,清政府财政上出现了严重危机,当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,筹措军饷之急需,从咸丰三年开始,先后发行了这两种纸币。


  大清宝钞票额分为五百文、一千文、一千五百文、二千文、五千文、十千文、五十千文、百千文,共8种。民间传说还有二百五十文的,但专家认为这是不存在的。从首博所藏此大清宝钞上注明的“贰千文换官票银一两”来分析,说明大清宝钞二千文以下的形制,其实际价值很小,属于小钞或零钱,而小于五百文的更是没有存在的意义。


  大清宝钞形式上仿明代大明宝钞,四周饰以龙纹,下为波浪纹图案,以皮纸用蓝色印刷。自咸丰三年至咸丰九年均有发行。有专家认为,咸丰年发行的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,后来被称为“咸丰钞票”,“钞票”一词即源于此。